评论

 

迈克尔 · 奈特(倪明昆,Michael J. Knight)

前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资深策展人   

 

 

…… 1982年,李华弌和他的妻子抓着机会前往美国,定居三藩市……进入旧金山艺术学院学习,于1984年获得艺术硕士学位。 …… 李华弌在艺术学院的老师们传授的都是后现代理论,并鼓励他使用中国题材和技巧去开创自己的风格。在这种想法的引导下,李华弌开始明白,他的艺术挑战并不限于将中国和当代西方连起来,更要将古代中国与中、西现代连起来……

 

......李华弌在北宋时期(公元960-1126)的壮丽山水画传统中找到灵感。......他根据一套艺术,理论和哲学基础,而非按照他的能力所在,去刻意地选择他的艺术路线。首先,他汲取了北宋恢宏的山水画的视觉吸引力。郭熙的“早春图”是李华弌的最爱,这是一幅最复杂,最具视觉震撼力的中国画之一。......

 

......李华弌对李成的探索,不限于遍读文献,还跑到李成的故乡 - 。现在的山东省青州临淄在那里,他体会当地的山水,松树和整个环境他还攀涉人迹罕至之地,以推敲李成的生活环境会是什么模样。李华弌在他的作品中不仅尝试捕捉李成的绘画技术,还尽可能在当世环境追溯李成所见所感。......

 

…… 按正宗后现代风做法, 李华弌广纳百家之说为他的作品立论。他以泼墨去造山水画的框架构图,而从抽象表现主义和二十世纪中国艺术大师张大千的作品和著作中找到泼墨技巧的理论根据。 (张大千本身也受到抽象表现主义的影响。)他还在中国更早典籍中找到理论基础……

 

 

 

摘录自〈李华弌:过去和现在〉
(原以英文刊载于2007年英国伦敦Eskenazi画廊《李华弌的山水画》展览图录)

 

 

 


  

 

罗伯特 · 毛瑞(Robert D. Mowry)

哈佛艺术博物馆亚洲部荣誉主任   

 


…… 李华弌从北宋时期伟大的山水画寻求灵感,又采用宋代风格的笔法,与师承董其昌(1555年-1636 年)的清代追随者的传统中国水墨分道扬镳。此外,李华弌的山峰在画中上不见顶、下不见底,舍弃全景,仅取近观,是超出北宋框框的手法…… 将背景山峰放于特别角度,以便风景元素推到画的最表面,为画作加添壮伟和动感,一如风景的简化使之格外直接、慑人。这些特点给李华弌的画作注入了一份新意和现代感。……

 

…… 虽然熟谙西方风格,李华弌拥护并热心于挽救和复兴经典中国传统,然而他着意使他的画作与传统水墨明显不同……

 

 

 

摘录自〈李华弌:近作〉
(原以英文刊载于2010年英国伦敦Eskenazi画廊《李华弌的树、石、雾、山》展览图录)

 

 

 


 

 

索伦 · 麦理肯(Souren Melikian)

艺评人

 

 

……李华弌于1948 年出生于上海一个富裕家庭,一个如此背景的中国画家竟可安然渡过文化大革命, 已经足以令人惊讶。然而,真正轰动的是他无以匹比的大师级画艺,既收纳了中国文人的源远传统,并把它带到一个全新的境界。……

 

……笔尖轻拨间,灰、黑隐约交替,淡墨的渲染,小松树沿崖线蓄势待发等等,都见证着李华弌对北宋(11 - 12世纪)大师们的推崇— 这幅山水有着梦中美景的飘逸。然而,小心细看,不管是这幅山水又或是画家其它作品,都不像宋代绘画。……

 

……按气韵而言,这些山水画毫无疑问是中国风格,但在画面构图、更微的细节以及光线处理上,却又界定出一种在中国前所未见的全新艺术创作。……

 

    

 

摘录自〈灵感源自东西文化,一位大师的出世眼界〉 
(原以英文刊载于2007年11月2日出版之《国际先驱论坛报》)

 

 

 


 

 

沈揆一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校区美术史论与批评授   

 

 

……在当代中国画家中,有一些人采用传统媒材来表现其艺术,李华弌(1948年生)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位,以其山水画作独树一帜。……

 

……他先将自然景象的序列分割打乱,然后以出人意料的方法重组画面。我们或许可以说他的观念是十分后现代的,因为他完全解构了我们世界以及他参考的中国古典绘画中现存的结构。但是他的作品之所以动人,是因为他使我们相信他的作品再现了宇宙的本质,而他的每一幅作品则向我们展现了其中一部份不完整的碎片。……

 

……他的作品深深打动我们,同时感情有所克制,从不过份张扬。作品之力量在于他把握到了文人画的特质,也就是中国哲学数百年来所传输的理念,那是不受时间所动摇的永恒价值。 ……

 

 

 

摘录自〈笔墨之趣-李华弌的山水〉
(刊载于2018年Rizzoli 及季丰美术出版社之《李华弌 心宽山水远》)

 

 

 


 

 

吴洪亮   

北京画院副院长   

 

 

……李华弌老师的画是在继承中求发展, 而不是一味的在求「变」。 ……李华弌老师的艺术明显有别于元代以来的文人画系统, 他试图远接宋人,试图用笔墨完成对于造化性格的准确描述,他是在有效地表达框架中的寄情。换言之,李华弌老师是在继承中国另一脉的传统,是对于文人画逻辑之前更远端的中国绘画理念的追溯。他追寻的不仅是这个传统的精神, 更包括一份做人、做事、创作、以至生活细节都「讲究」的信念……

 

……而他作品的「广大」正是由无数的「精微」编织而成的。这样「意象」的建构,我理解为「匠心」,而不是「匠气」。画山是山,画水是水,也是一种境界。 ……

 

 

 

摘录自〈师造化之奇-观李华弌作品答客问〉
(原刊载于2016年香港季丰美术出版社《奇观异景-李华弌新作展》展览图录)